南山嘉钰

「历史同人」凭危知恸(二)改弦更张

若水君之


公元617年,各路起义军起兵讨隋,当时的李渊也聚集各路豪杰共同征讨隋朝。在反隋的过程中,李世民居功甚伟 ,单枪匹马,城墙内外,杀进杀出。无论是隋朝本身的兵力还是起义军的兵马,都奈何他不得;李渊的第三女也巾帼不让须眉,化名李公子,女扮男装召集各路英雄豪杰组成一支娘子军镇守苇泽关。在李渊和他众儿女的不懈努力下,隋朝版图摇摇欲坠,新的王朝指日可待。李渊也在此时许下愿心,新王朝奠基之日,就是世民做太子之时。


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句话只能被当做一句玩笑话,大臣们纷纷进谏历朝历代都没有嫡长子活着就立其弟为太子的先例,说立世民为太子,鼓舞士气可以,只是长子建成性情敦厚纯良,日后必然成为一代明君。世民崇尚武力,若任用酷吏穷兵黩武,怕有不利。


一向干脆利落的李渊在此事上反倒犹豫不决起来:若立建成,之前与世民已经有约;若立世民,一定会引起群臣不满,思前想后,他还是采取群臣意见,如若成功,第一件事是为自己英勇善战的女儿物色一位好夫婿,第二件事就是立李建成为太子。


看着世民脸上失望的表情,李渊何尝不能明白?只是他想起了与他一起同甘共苦的妻子窦氏,当年雀屏中选情定终身,到最后江山已定兵马已足,她却没有福气看到他们家族的江山永固。只留下那些子女和他一同固守江山社稷,他当然不能因为立太子这件事情伤了兄弟和气,毕竟日后还有千秋万载,还是按照祖宗之法行事比较好。


本来大家各自安于现状,李氏家族虽然有鲜卑血统但为了入主中原,也没有对汉人的规矩提出太多质疑。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,却让李世民下定决心,大唐王朝的下一任君主一定会是自己!



世民有一个 十分疼爱的庶出弟弟,名字叫李智云。智云年纪虽小,却能文善武,颇有雄才大略。兄弟两个经常一起交流兵法,感情甚笃。李智云也只有和哥哥李世民才能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,可是在他们奔赴太原的时候,所有的皇子都在,唯独不见李智云。


他沿着帐幕环顾了一圈,一边找一边呼唤着智云的名字,智云没有回答,倒是元吉应了一句“智云小弟年纪尚幼,随军同行只会影响军队行动,我们就把他扔下了,是否可以逃得出来,就看他的造化了。”而旁边已经是太子确定人选的李建成却一言不发,看来他并没有加以阻止,而是默许此事。


“智云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,怎么说也是我们的兄弟,你们怎么可以说扔下就扔下?”他想过要回军寻找,却被李渊阻拦。他正在考虑无论如何也要将他营救回来的时候。却听到外界传言,李智云已经被隋朝将领阴世师截获,想必是凶多吉少。


听到这个消息他对李建成,李元吉这两位兄弟多了一种无名的愤怒。都是兄弟,他们为什么宁可自己狼狈逃生都不带着智云?这算是什么兄弟?自己已经把父亲许诺的太子之位按照规矩让给了他们,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损害兄弟生命的事情?既然他们不仁,就不要怪他不义。他一定要为自己的兄弟争得天下。


只是刚有这个想法,他就自己推翻了。所谓的替弟弟报仇只是一个幌子,况且只是一个庶出的弟弟。心中有再多积怨,也不至于推翻哥哥江山。其实深究下去,不过是自己还对父亲当初的诺言耿耿于怀而已。长兄建成一日不禅位,自己就难以成就宏图伟业。


于是就在这一瞬间,李世民就将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心里。


他假意与兄弟合作,收纳天下豪杰。他们的军队势如破竹,以父亲李渊唐国公的封号,建立了唐朝。朝代就在这一瞬间改弦更张。家国李渊也在这大业已成的情况之下为自己与诸位皇子举行选秀,选了不少德才兼备的美貌女子入宫,同时全新的政权百废待兴,关于失败的隋朝也有很多事务需要他们处置。李渊为了方便议事,允许自己的皇子骑马佩刀上朝,与父亲也只需要行家人之礼。同时也不控制自己后宫的妃子挑选隋朝宫女充实后宫,妃子们为了得到更好的资源,不惜去贿赂年长皇子。其中张婕妤与尹德妃与太子和齐王走得很近。宫中渐有风言风语传出,不只是太监婢女说太子齐王二人与高祖后宫嫔妃擅自交往有悖伦常。就连大臣们私下里也是颇有微词。世民听见了,刻意规避此事,当张婕妤主动向他示好,并且有卖官鬻爵之倾向的时候,他断然拒绝,因为他知道如果大唐皇室刚刚兴起,皇子们就和父亲的嫔妃陷入丑闻。不管是真是假都对皇室不利,应该谨慎处理。只是性情耿直的李世民没有想到,他的直接拒绝也标志了他将站在这些嫔妃的对立面,自己没有出手,反倒给了太子和齐王机会。再加上当时每个皇子自己的王府内都可以豢养属于自己的近卫军,这更为他们的谗言妄语提供了事实依据。



然而世民却希望抓到太子和齐王的一些把柄之后再行起事。他的手下看出他的心思,想劝他抓紧一切时间斩草除根,一网打尽。只是不知太子那边作何准备,也不敢擅自论断此事。就想着先听秦王的,暂缓此事以观后效。



此事过去不多时,就有秦王府亲信传来口信,说德妃之父尹阿鼠在府上注册官员杜如晦经过他家门口时大放厥词,说“是什么官员经过德妃父亲家门口可以不下马?”并且召集一群恶徒对他进行殴打,打断了一根手指。秦王听此消息怒不可遏,正打算向皇上启奏此事,却收到了皇上口谕,让他去大殿核实一案真伪。他骑快马从秦王府急急赶去,却发现哥哥和弟弟早已经等在那里,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笑。


“尹德妃刚刚状告,你府上官员杜如晦对她的家人多有侮辱之词,而且张婕妤替她父亲求的五亩良田也让你擅自划拨给了李神通,可有此事?”


他眉头一皱,李神通所求之田,明明是他先行拨划,什么时候成了张婕妤所求?他偷眼看去,见哥哥和弟弟正在窃窃私语,他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。就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和父亲说了一遍,父亲虽然将信将疑,但想了想还是挥手作罢,不予深究。他相信世民不会做出如此僭越之事,刚才建成与元吉的小动作,李渊也许都看在眼里,新王朝刚刚建立就上演一出兄弟阋墙的悲剧,是他所不希望的。况且建成善良温厚,有做一位好皇帝的基本才能,又占了嫡长子的位分。他只能彻底辜负世民了。虽然你为皇室的建立出生入死,战功赫赫。隋军的城门,敢单枪匹马杀进杀出,功不可没。只是做太子没有一个正式的理由。


李渊最终还是很下了心:“怪只怪你不是我的第一个孩子!事到如今,我只能运用汉人的祖宗之法,来护佑社稷了。”



于是他没有就这件事情继续下去,而是顾左右而言他。“我们父子之间走得太近,往往朕的敕令,太子令,还有秦王等亲王的教令往往是依先后而定,这个规矩,是时候应该调整一下了。”李渊说完这番话,就打发随身的太监和侍女送自己回到钦点休息。见此情景李元吉的笑容越发猖狂。虽然父亲没有明确表示这件事的态度,却也能看出父亲心向太子,知道父亲的想法,计划就成功了一半。


而世民也觉得哥哥和弟弟此时此刻不管有没有其他人传言的那些事,他们都已经收买了后宫嫔妃,她们的一颦一笑都藏着杀机。现在的条件对自己已经极端不利了。他现在除了自己,没有什么可信之人,要想成功只能靠自己去拼了。而自己的哥哥从小敦厚老实,没有心机,倒是那个李元吉,当时母亲嫌他相貌丑陋,是凶兽之相不同意抚养,甚至动过送往民间的念头,还是乳母陈善意救他一命,并且亲自抚养,然而这个弟弟后来是怎么报答乳母的呢?说起来不知道是应该悲戚还是愤怒。


王朝未建,众起义军反隋之时,他在自己占领的城池放任婢女家仆互相刺杀。给百姓设置搏斗擂台。说是点到为止,实则生死勿论。一时间城中死伤无数。


他的乳母也是他的救命恩人,只是提醒了他一句,就被他抛进了相互刺杀的人群中。


当初救他的人就这样被他杀害了,如果母亲还活着,他怕是眼中连母亲都容不下吧。



没想到这样一个人,居然也有官员恭维他。说元吉二字合在一起就是唐,名为元吉之人,必然是未来的大唐主宰。


虽然自己也信卜筮之说,但是“名为元吉就主宰大唐”这种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。李元吉凶猛噬杀,多次和自己府上尉迟恭比武,均因尉迟恭会夺槊之法胜出。如果不是府上有如此能人,怕是当时就会被他藐视,后续之事将更加艰难。


他不禁心中为哥哥担忧,想起幼时和哥哥一起玩的点点滴滴,他真的很难下手。


“哥哥,你快醒醒吧,不要再和元吉一起做事情,他表面上为你着想,实际上心里只想着如何获得大唐江山啊,哥哥你知道吗?我虽然惦念父亲的诺言,可是我一刻也没有想过害你啊。”


就在他心烦意乱的时候,收到了来自太子东宫的消息。上面说因为此案确有偏颇,导致他对世民有不小的误解。所以今天刻意举办家宴,兄弟之间叙叙旧,澄清误会,希望世民不要推辞。


“秦王,此信诡谲之笔甚多,当心有诈啊。”内臣说出了自己的顾虑,他也想到了这一点,只是顾及手足之情,而且拒绝了反而显得自己像是心中有鬼。即使这是鸿门宴,他也要亲自去看一看。看看他们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。


去往太子宫那不长不短的路上,洒下一片柔柔的月光,小时候他们就在这轻如薄纱的月光下捉迷藏。每一次他都能找到弟弟李元吉,而当哥哥找时,又每次都能找到他。虽然他们每一次都不服气,但总也逃不出这个死循环。


儿时的事情让他泪眼朦胧,他真想这一次只是普通的家宴,那该多好。

评论
热度(10)

软糯可扩,但拒绿茶、养小粉丝者、心理年龄不成熟者以及偏激爱国并恨国辱国者
扩列加1934073679~

© 南山嘉钰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