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山嘉钰

大学生生活费一千元够用吗?(这是个讨论话题,大家各抒己见,我也不一定正确哈……但是那种“我就是觉得你什么什么不对,建议你删文”这样的语气,我一般是不会理睬的,问我原因就是不够和平)

若水君之原创

正文:

这几天一个讨论话题上了热搜,说在一个女孩考上大学后,父母一个月只给一千元生活费,言外之意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,孩子应该自己打工去挣,美其名曰“忆苦教育”。

但是看过之后只能觉得这种忆苦教育不但不值,而且完全行不通:

第一、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我们必须培养应试型人才,而父母认为孩子不适合应试的,就会早早让孩子们进入社会、或者职校技校学习,寻找更加适合他的道路,所以即使从“增长社会经验”的角度,也不是从进入大学之后开始的。既然你选择了让孩子进入大学,就代表希望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,积累更深层次的知识,既然如此,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占用大部分课余时间去打工供养自己生活?

第二、别让从小习惯了学习的孩子上了大学就打工,他们头脑中全是做题的思路,不是打工的思维。
经常有中国家长模仿所谓杂志上的外国教养方式,让孩子18岁后就出门打工,即使不说这个方法有没有效,主要是不适合我国国情,在我国学生在上学的时候,培养的是一种应试思维,如果之前没有经历过勤工俭学,直接就让他们踏入社会很容易被骗,很多黑中介、黑房东专门就盯着没什么社会经验的大学生,尤其是女大学生。所以给你习惯了考试的孩子灌输“上了大学就等于要进社会,钱要自己挣”,你再什么也不管,非常危险。

第三、如果真要进行忆苦教育,要从小进行,从孩子时期培养勤劳、努力、踏实的习惯,而且父母要身体力行,别用忆苦标准要求孩子,用奢华标准要求自己,如果这样进行忆苦教育还不如不进行。
所谓外国著名的忆苦教育,都是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进行的,日本的忆苦教育则尤为著名,而这些规矩都是从小就给孩子定下的,孩子不知不觉就有了自己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,做这些又是为了什么的概念。而在我国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,也是父母从小就带着定期做义工,定期做勤工俭学,他们从小就有责任意识,知道生活不易,赚钱不易,所以为了分担父母的辛劳,自己自愿打工赚取生活费,而且这么多年勤工俭学,孩子也会攒下不少的钱(这里声明一下,孩子勤工俭学的钱,一定不要替孩子收了,或者自己花了,而是要告诉他“这是你自己赚的钱,自己留好!”让孩子从小就有财产意识,懂得保护和积累自己的财产。)

第四、不要为了模仿鸡汤教育方式,坚持让头脑中没有打工意识的孩子上大学后接受“打工赚生活费”的命运,如上一条所说,心里有家长,有责任心的孩子不用你说,他就会主动自己赚钱,而且赚钱有术,从不让家长操心,然而心里没有这个概念的,只会觉得父母怎么突然不爱他们了,而且还有可能爆发家庭矛盾。

如果这一点还是不太懂,我敞开说明一下:

孩子进入大学那一刻就等于迈进成年人的社会,在成年人中相互攀比的环境下,孩子会越来越感觉自己不幸福,越来越感觉自己没人爱,但是每次倾诉得到的都是你突然来的一句冷冰冰的“他们有人疼,你没有,你的幸福生活必须自己创造!”

你认为这会让他们坚强,实际上这会让他们更加感觉除了自己之外,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,过早成熟的代价是过早冷漠,不要想着在你对他们进行一番忆苦教育,让他们看清了人情冷暖后,还能感谢你的好……他们只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最靠得住,从而什么也不和你商量。

鸡汤和现实总有那么一部分是不同的,任何优秀,背后都有代价,他们也许还会和你吼“我的室友,每天和父母通电话,幸福地交流,可你们每次只是那么冷冰冰的几句话,同学们穿的都是漂亮的衣服,可我呢?穿着在同学眼里像农村大妈一样的衣服,每个月拿着一千元钱,还要去打工!食堂一个小小的店长和我说话都颐指气使,你居然和我说这是忆苦教育?总之我所有的生活都是我自己挣来的,和你们没有半点关系。”所以别以为当虎妈好,当虎妈只会培养出表面听话,内心和你背道而驰的孩子。虽然有一段时间大家都提倡虎妈式教育,但是虎妈却因为自己的强制教育培养不出和自己感情好的孩子。

你可能曾经看到过癌症母亲因为病痛,不得不速成特训自己的孩子掌握一切生活技能。很好,请你注意这个故事,孩子感谢母亲的时间点,这个时间点将是速成教育跨越不了的鸿沟,而你身体又没病没灾,为什么非要模仿鸡汤来这一套,而不选择从小培养呢?

因此忆苦教育要么从小进行,慢慢渗透;要么不要盲目模仿,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活。让孩子觉得你是在用真情实感疼爱他们,这才是真正的爱。

评论(2)
热度(11)

软糯可扩,但拒绿茶、养小粉丝者、心理年龄不成熟者以及偏激爱国并恨国辱国者
扩列加1934073679~

© 南山嘉钰 | Powered by LOFTER